留住历史印记 “天发神谶碑”复刻再现

2023-08-15 07:49:16    来源:南报网

“天发神谶碑”复刻再现


(资料图)

铁心桥街道留住历史印记,扮靓大美乡村

□南京日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于洁尘

通讯员胡梦琪

一块新竖立的“天发神谶碑”复制碑,让“天发神谶碑”的发源地再焕新生。

唐代许嵩编撰《建康实录》记载:“县南三十里,西接牛头山(即牛首山)、丹阳云岩(即岩山),东路有大碣石,长二丈,折为三段,此纪功之碑也……可辨者二百余字,漫灭者五十余字。”宋代《景定建康志》引《丹阳记》云:“岩山东道有大石,长一丈,刻勒铭题,赞吴功德,孙皓所建也。”清代《同治上江两县志》称:“韩府山东有断石岗。”因以名岗,村近岗,以岗名村,后来村分上断石和下断石两村。

“天发神谶碑”又称吴天玺纪功碑,宋时原石断为三段,故又被称三段碑、三击碑。这是三国吴天玺元年,吴最后一位君主孙皓因所谓“天降符瑞”而立碑记功。“天发神谶碑”位于岩山(今韩府山)之东,现铁心桥街道高家库社区下断石村,下断石得名于“断石岗”,作为老地名,已是千年古村落。

下断石村是铁心桥街道目前唯一未拆迁的自然村,而古时那块经历千年沧桑的天下书法奇碑、被康有为叹为“奇伟惊世”的“天发神谶碑”“发源地”,正是在此地。

如何蹚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?铁心桥街道近年来结合千年古村的历史文化渊源,深入挖掘上断石村、下断石村的历史,最终选择了一条“历史印记再现、扮靓大美乡村”的路。

“我们不仅查阅历史古籍资料,还到上断石村、下断石村实地考察调研,最终拟就了三篇有关‘天发神谶碑’书法价值、历史意义的文章,并公开发表。”回忆起挖掘历史的经历,西泠印社理事、南京印社顾问徐畅老先生感慨道,“受铁心桥街道政协工委邀请来调研后,经过田野调查加上史书查阅,让‘天发神谶碑’的‘前世今生’终于揭开面纱。”

经查证,“天发神谶碑”最早藏于江宁(今南京)天禧寺中,后移筹思亭,经多方辗转历代都受到较好保护。嘉庆十年“天发神谶碑”在尊经阁内遭受火焚之劫,残片埋于卫山之下,现仅留存拓片。此前,南京在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(即南京“总统府”)煦园内夕佳楼龙墙之上、夫子庙景区敬一亭前均竖立了其复制碑。

铁心桥街道把“天发神谶碑”书法价值的开发与保护传承,纳入“一委一标杆”创建工作和民生协商议事重点,决定在“天发神谶碑”的发源地下断石村将其“复刻再竖”——临水而筑三面环水,四周镂空借景透绿的木质水榭之内,这块经历千年沧桑的天下书法奇碑复制碑已坐落其间。

“复刻再现‘天发神谶碑’,只是我们留住历史印记、扮靓大美乡村的第一步。”高家库社区党总支书记彭健林介绍,上、下断石村还同步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。

整治杂乱地块、清淤池塘河道、打造田园风光、建起农耕小品、盖水榭竖碑刻……如今,上、下断石村的乡间已一派亮丽的景色,还特别种植了200多亩的向日葵,这也是历史专家的建议——经考证,郑和下西洋带回了甘薯、五谷树等植物和种子,包括原产美洲的向日葵。牛首山一带作为郑和的钟爱地,也是当年向日葵种植的“试验田”。

走在上、下断石村的田间石板路上,徜徉于向日葵花海之中,小桥流水,亭台楼榭,水车翻动,犁牛耕田,动感十足——美丽而又幸福的田园风光、山水图景、烟火人家,正展现在人们的面前。

“下断石村作为古村落既要保护,也要因地因时合理开发,激发其地名的内在活力和潜在价值。”铁心桥街道党工委负责人介绍,下一步,街道将继续围绕“山水人产城融合”做文章,传承保护“天发神谶碑”始发地的历史积淀,系统挖掘整理铁心桥地区的历史人文,深耕历史、挖掘非遗,延展铁心桥的厚重历史和人文底蕴。

关键词:

X 关闭

X 关闭